2024-08-27 17:48:41

A股地量之后,为何反弹迟迟未至?

摘要
自今年8月以来,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持续的回调,交易量显著萎缩,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。尽管有观点期待“地量见地价”,即成交量降至极低时预示股价触底反弹,但A股主要股指至今

自今年8月以来,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持续的回调,交易量显著萎缩,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。尽管有观点期待“地量见地价”,即成交量降至极低时预示股价触底反弹,但A股主要股指至今仍未展现明显反弹迹象,持续处于调整状态。历史数据显示,成交缩量往往是市场下跌后投资者悲观情绪的体现,而后续市场走势则高度依赖于基本面状况。虽然地量之后短期内市场反弹的概率略高,但缺乏基本面或政策积极因素的支撑,后市上涨的确定性并不稳固。过去经验表明,在成交极度低迷后的1个月内,上证指数上涨的可能性约为三分之二,但在随后的3个月内,这一比例降至不足六成。因此,当前市场的持续调整不仅反映了投资者情绪,更凸显了基本面和政策环境对股市走向的关键影响。

A股地量之后,为何反弹迟迟未至?

今年8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调,成交也明显缩量。

Wind数据显示,上上周(8月12日-8月16日)A股成交额最低降至5000亿以下,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,上周(8月19日-8月23日)也持续低于6000亿。

8月以来A股成交额(亿元)

数据来源:wind;截至20240823

很多小伙伴盼着“地量之后现地价”(当成交量缩减至极低水平时,通常预示着股价已接近底部区域,或迎来反弹),但反弹迟迟未至,A股主要股指还在持续调整。

说好的“地量之后有地价”呢?

为何还在持续调整?

后市怎么看?

01

地量之后,总会有反弹行情吗?

成交缩量通常是市场下跌后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反映,因此成交缩量前,市场大多是下跌的。而后市是否上涨,并没有统一答案,主要取决于基本面。

历史上A 股成交明显缩量前,市场大多下跌

19991219-20240823

数据来源:Wind

海通证券对A股成交额进行了5日平滑,再与此前100个交易日的成交均值做对比,发现:

1、地量之后,短期反弹概率略高

近期市场低迷,A股成交明显缩量,8月中旬时A股成交额(5日平滑,下同)较前100个交易日的最大缩量幅度为33.5%。

这不是A股首次出现这种情况。

2013年以来,A股成交额较前100个交易日缩量超过30%的情况,共出现过13次。

之后市场成交有所放量,短期反弹概率略高,但后三个月仍上涨的比例不足六成。

成交缩量后1个月,上证指数上涨比例为67%、涨幅均值为1.2%;后3个月上涨比例为58%、涨幅均值为2.3%。

2、地量之后,基本面很重要

从历史数据看,成交低迷后,后市并不一定都上涨,是否有基本面或政策上的积极催化很关键。

例如,2016年2月和2022年10月成交低迷时,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经济修复和股市回升。

而缺乏基本面或政策催化时,成交低迷后市场依然下跌,如2018年3月。

当时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,叠加国内信用收缩,2018年全部A股盈利增速和ROE持续下行。在政策冲击和基本面下行影响下,A股在2018年3月成交低迷后依然延续下行趋势。

2018年全年上证指数表现与沪市成交量

地量之后,指数依然下行

数据来源:Wind

3、超跌行业修复概率更高、涨幅更明显

行业层面,若成交低迷后市场迎来向上修复,超跌的行业修复比例更高,涨幅也更明显。

在后续市场修复中,成交低迷前1月跌幅前3的行业上涨比例为88%,之后一个月的涨幅均值为6.9%;成交低迷前1月涨幅前3的行业上涨比例为71%,后一个月的涨幅均值仅为2.9%。

例如2022年10月市场成交低迷时,电子行业在成交低迷前、后一个月的涨跌幅分别为-18.1%、10.3%。

从本次成交低迷前的行业表现来看,有色、通信、电子、汽车等行业跌幅居前。如果参考历史,后续或可关注上述行业是否迎来积极催化。

02

为何反弹行情未至?

今年5月下旬以来,A股市场持续处于休整蓄势阶段。

8月中旬出炉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,国内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,出口的小幅扰动、极端天气影响、地产优化政策的效果减弱,使得生产、服务消费、地产和制造业投资都面临小幅调整的压力。

经济基本面面临的短期扰动使得A股投资者悲观情绪愈发浓厚,A股表现欠佳,市场情绪低迷。

03

市场转机何在?

中报或是风险偏好修复窗口,

有望带来赚钱效应的合力

往年财报季往往是风险偏好收缩的时段。但今年由于市场本身的风险偏好很低,导致业绩空窗期大家已纳入充分的负面预期,所以财报季反而成为风险偏好修复的窗口。

如今年3-4 月业绩空窗期,市场较低迷。反而 4-5 月份年报、一季报公布后,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了一波修复、中证全指盈利预测小幅上修。

此外,中报季有望迎来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分红阶段,对股东回报的重视有望提振市场信心。

随着监管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加强股东回报,市场审美由过去的ROE 和 G(景气)逐渐往 D(分红)扩散。

根据兴业证券统计,今年以来绝大部分行业中,2023年年报有分红的个股普遍跑赢全A和行业中位数和未分红个股。

若后续多数公司在中报中提出了分红方案,有望持续修复市场情绪。

国内政策有望加码发力,

市场或打开向上空间

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,且仍可能进一步加力。

一是政治局会议对提振消费和放松地产做出明确定调,近期3000亿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、发放消费券、绿色家电下乡、地产收储等政策不断落地实施。

二是7月份出口、消费和投资等增速均有所回落,提振内需是政策的核心着力点,财政发力、货币宽松等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。

海外不确定性陆续落地,

或打破情绪负循环带来的压力

上周举行的全球央行年会上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述全面转鸽,美联储9月降息周期开启预期确立,同时后续降息想象空间仍被保留,预防式降息可能也有一定持续性。

市场普遍认为,美联储降息交易窗口正式打开。伴随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走弱,国内货币政策也有进一步宽松空间。

申万宏源指出,美联储降息,国内或跟进,国内宽松初期人民币汇率不贬值,有望构成A股反弹的线索,A股短期反弹窗口有望打开。

估值处在中长期底部区间,

向下空间或有限

中长期维度看,A 股主要指数估值和风险溢价当前处于中长期底部区间,指数进一步向下空间或有限。

Wind数据显示,截至上周五:

万得全 A 和万得全 A(非金融石油石化)市盈率(TTM)分别15倍、23倍,分别位于近十年8%分位和6%分位;

沪深 300 风险溢价(1/市盈率-十年期国债收益率)为 6.5%,位于近三年92%分位,均指向 A 股处于中长期底部区间;

股债收益差已高于历史上98%的交易日,股市的投资性价比或已较高。

数据来源:Wind、小程序“A股温度计”

一花暂时凋零,

荒芜不了整个春天。

——巴尔扎克

声明: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风险自担!转载请注明出处!侵权必究!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