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经济的棋盘上,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正在上演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议题:全球能否抵御恶性通胀的威胁。不同于以往对美元降息与中国升值压力的关注,焦点转向了美元强势周期下,各国货币策略的实际收益与风险。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吸引全球资本涌入美国国债市场,而美元指数的持续攀升,使持有美元并投资美债成为看似稳赚不赔的选择。然而,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美元的长期稳定。中国,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,面对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双重挑战,而美国则深陷债务危机,试图通过加息抑制通胀。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,货币战争的阴影逐渐显现。本文将剖析这些复杂动态,揭示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趋势。

大家要有更广阔的视角,我将提供一个不同的视野。未来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美元是否降息以及中国是否能承受升值压力,而是全球是否能够抵御恶性通胀。只要美联储继续加息,资金依然会倾向于留在美国国债市场。我们需要像理解引力一样理解无风险利率。最重要的是,美元指数一直在上涨,这意味着卖出本币、买入美元并增持美债的策略,其实际收益率会高于美联储提供的5.5%利率。到期后拿到的利息再兑换成本币,汇率市场上还能赚一笔。真正能使这个策略失效的情况是当兑换利息时,美元贬值了,这样利息收益可能还不够弥补汇兑损失。这种情况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?我认为短期内不太可能,因为我们现在仍处于强美元周期的巅峰状态。未来我建议关注欧元,以及北约是否真的会参与俄乌冲突。如果北约大规模卷入,欧元肯定会受挫,可能会贬值30%。因此,在这段时间内,美元仍处于极盛状态。从中美两大国的现状来看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,持续通过投资转化为产能,以高产能制造出大量供应,从而压低最终商品价格。中国的产能是为全球准备的,当外部需求减弱时,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。而美国作为最大的金融国,目前使用货币霸权,对中国实施严厉的资本管制,通过一些非市场手段不向中国企业发订单,逼迫中国一些民营企业进行产业链转移。结果,中国面临的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局面。美国则以抑制通胀为名持续加息,但美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非单纯的通胀,而是债务危机。美国想要解决通胀问题,最优策略是降低关税,继续采购中国商品,但这一策略对中国有利,使其走上了“安乐死”的道路。美国决策层不愿接受这一点,还想拼尽全力。这导致美国通胀的真正原因是货币过剩,而内部人口不足。美国在疫情期间印刷了大量货币,尤其是在疫情高峰期。美元作为全球货币,为全世界提供流通货币。地球上的60亿人都在追逐美元,这使得美元具有价值。但对于美国国内3亿人而言,这种庞大的美元供应必然会引发问题。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“刹车时代”,历史惯性推动全球追逐美元,而美元正逐步走向其反面。普京在“瓦尔代”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表示,美国印钞并向全球发行几乎没有成本,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印钞规模超过9万亿美元。这可以视为俄罗斯的观点。总之,目前金融系统中已经有大量货币在空转。这一点从美股、印度股市、韩国股市、日本股市、比特币等金融资产的不断创新高可以看出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港股,特别是恒生指数。恒指过去经常走出大牛市,其核心原因在于香港的独特市场环境。
声明: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风险自担!转载请注明出处!侵权必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