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6日,亚太主要股市多数呈现上涨态势,其中日经225指数表现尤为抢眼,收盘上涨10.23%,报34675.46点,创下史上最大单日上涨点数记录,成功收复34000点关键位。这一强劲反弹紧随其历史性的“黑色星期一”,当时日经225指数曾遭遇12.4%的暴跌,刷新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纪录。市场分析认为,日元走弱成为推动日股反弹的关键因素,提升了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。然而,尽管此次反弹提振了市场信心,投资者仍需警惕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,关注全球经济形势、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及企业盈利状况等多重因素。
小编建议:日经225指数在经历历史性暴跌后强势反弹,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涨幅,得益于日元贬值提振出口企业。然而,市场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,需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及政策走向。
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
8月6日,亚太主要股市收盘多数上涨。日经225指数在经历“黑色星期一”后收涨10.23%,报34675.46点,结束三连跌,站上34000点关口。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收涨0.41%,报7680.6点。韩国综合指数收涨3.3%,报2522.15点。
日经225指数创下
史上最大单日上涨点数
8月5日早间,日韩股市一开盘就迎来猛烈抛售,随后,恐慌情绪蔓延全球。截至当日收盘,日经225指数累跌12.4%,抹平2024年初至今的涨幅,也创下史上最大下跌点数,超越1987年10月“黑色星期一”的纪录。
但在报跌后的第二天,日经225指数便开盘暴涨,截至当日收盘涨10.23%,报34675.46点。一天大涨3217点,创下了史上最大单日上涨点数。从具体公司来说,基恩士涨近18%,日立、东京电子涨近17%,丰田汽车涨近13%。
日经225指数
需要指出的是,对于8月5日股市的下跌,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,日本政府将继续观察市场动向,稳定经济财政运营。
“从隔夜金融数据来说,日元的走弱成为推动日股反弹的重要因素。”有金融研究员对记者表示,日元的贬值有利于提升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,从而支撑日股上涨。这种汇率变动与日股走势之间的密切关联,再次凸显了日股市场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。记者注意到,美元兑日元汇率日内上涨1.03%,重回145日元关口上方,接近上周五的收盘水平。
“虽然今日的反弹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,恐慌性抛售可能已经结束,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。”该研究员表示,虽然在经历了昨日的暴跌后,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市场风险,部分认为昨日的跌幅可能已经透支了利空因素,但日股市场的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多个因素,包括全球经济形势、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企业盈利前景等。
对于日本股市的巨幅波动,中金公司发布最新观点称,前一交易日以日本股市大跌12.4%的罕见波动和日元继续升值2%为代表,把上周五还大体停留在基本面的“衰退担忧”交易带入到了另一个层面,即局部的流动性冲击。“这个跌幅已不仅仅是基本面能解释的了。换言之,抛开基本面,日本市场下跌的本身已经成了一个问题。”中金公司指出。
全球风险资产市场动荡
实际上,当地时间8月5日,美国股市同样难逃“黑色星期一”,道指、标普双双遭遇近两年来最差的一天。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,截至收盘,道指跌2.6%报38703.27点,标普500指数跌3%报5186.33点,两者均创下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;纳指跌3.43%报16200.08点。
道琼斯指数
其中,大型科技股大跌,英伟达、苹果一度出现两位数跌幅。截至收盘,英伟达跌超6%,苹果、亚马逊、特斯拉、谷歌跌超4%,苹果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;微软跌超3%,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;Meta跌超2%。
欧洲股市方面,截至收盘,德国DAX指数跌1.82%报17339点,法国CAC40指数跌1.42%报7148.99点,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.04%报8008.23点。
但有些反常的是,在美股大幅回调的同时,贵金属等避险资产价格同样大幅下跌,走出深V走势。伦敦金现盘中一度大跌近3.2%,现货白银盘中一度跌幅扩大至7%以上。
相对于外围市场的大跌,A股三大指数较为抗跌。8月6日,A股收盘,三大指数集体收涨,截至收盘,沪指涨0.23%,深成指涨0.82%,创业板指涨1.25%,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上涨。
全球股市迎来震荡,A股市场能否迎来新的机会,走出独立行情,成为市场热议。多位业内专家看好A股后市有可能迎来“困境反转”,在国内降息节奏加快的情况下,处于估值洼地的A股和港股,有可能在外围市场下跌中迎来新一轮机会,走出独立行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美联储降息方面,当地时间8月5日,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(FOMC)会议投票委员、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,对在即将召开的9月会议上降息持开放态度。美联储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以确保实现双重目标。如果仅仅对一个数据点做出反应,那几乎总会出错。通胀正在缓解,但仍高于2%的目标。美联储政策利率需要进行调整,但何时调整以及调整幅度将取决于数据。目前还无法判断就业市场是否正在放缓,或是否存在真正的疲软。
多国央行货币政策分歧
导致金融市场波动
对于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,有行业人士表示,主要经济体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,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。央行货币政策分歧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、全球供应链问题、新兴市场脆弱性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交织,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持续加剧。
记者注意到,为应对高通胀,欧洲央行继续采取紧缩政策,通过提高利率和削减资产购买来收紧货币供应。这虽然有助于控制通胀,但同时也会抑制经济增长。与之相反,日本央行虽在今年3月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负利率政策,但仍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,继续通过低利率和资产购买来刺激经济增长。双方的政策差异导致欧元和日元汇率剧烈波动,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
不过, 外围市场下跌可能带来新一轮机会,前海开源基金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,过去三年,欧美日股市不断创出新高,泡沫化越来越明显,而大量资金追捧欧美日股市,也使得这些股市的资产出现了比较大的泡沫,近期美股也有明显的见顶迹象:一旦欧美日股市见顶回落,A股可能会迎来反转的机会。全球资本会从欧美日股市获利了结,去寻找新的估值洼地,而A股和港股无疑是两大估值洼地。
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,从趋势看,欧美经济趋缓,经济复苏趋缓,贸易保护主义威胁,美国大选风险,人工智能降温迹象,科技板块调整,加上韩日内需趋缓等,市场风险仍在释放,短期韩日股市将继续承压。
“在外围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,全球资金再度回流至中国资产的概率提升。”另有基金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,在海外投资波动性上升的情况下,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,将有利于跨境资本的回流和人民币的升值。并且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信号增强,大盘底部支撑依旧坚实,市场企稳的概率进一步提升,A股的配置思路也有望迎来转折。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