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3 11:39:26

以案说法丨直播间“捡漏”收藏币?小心诈骗“一条龙”

摘要
在收藏市场中,旧版人民币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而备受青睐,但这也催生了一条非法产业链。2023年初,一起涉及伪造罕见收藏币的诈骗案在我县浮出水面,诈骗团伙通过网络直播平

在收藏市场中,旧版人民币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而备受青睐,但这也催生了一条非法产业链。2023年初,一起涉及伪造罕见收藏币的诈骗案在我县浮出水面,诈骗团伙通过网络直播平台,将普通旧版人民币加工成所谓的“福耳币”、“漏印币”等珍稀品种,以高价售卖给收藏爱好者。受害人王某在竞拍到所谓“绝版”收藏币后,发现其价值远低于实际支付价格,遂向警方报案。经过深入侦查,公安机关成功捣毁了由孙某领导的造假团伙及其数十个直播间,涉案人员达136人。此案揭示了网络直播销售领域存在的诈骗风险,也凸显了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重要性。最终,法院对孙某等人作出了严厉判决,旨在打击此类犯罪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

以案说法丨直播间“捡漏”收藏币?小心诈骗“一条龙”

在收藏界,具有罕见特征的旧版人民币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。有人看中这一“商机”,将旧版退市人民币进行翻新加工、评级包装成福耳币、漏印币等,通过网络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,形成一条拍卖造假收藏币“产业链”。去年以来,我县就破获一起此类诈骗案。

2023年初,家住我县的收藏币爱好者王某,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了一家能竞拍收藏币的直播间。主播再三承诺“实属绝版、全国罕见”,王某在竞拍激烈的情况下,以不到3万元的价格抢拍到多套80版、90版尾号7连的“收藏币”。

王某不久后发现,其他直播间售卖的收藏币价格竟然比自己购买的价格贵近10倍,感到受骗的王某要求退货,客服以超过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为由拒绝。

2023年2月18日,王某报警,公安机关侦查后锁定了数十个直播间。自此,一条以孙某为首的团伙造假收藏币“产业链”浮出水面。

经过侦查,公安机关查明,孙某从市场上收购第四版人民币后,通过裁切、改色再付费制作评级条,将普通的第四版人民币包装成罕见的具有连号、福耳、错版特征的“珍藏版纪念币”,在直播间进行销售。为扩大规模,他还和亲朋好友一起注册了几家公司和十余个直播间,指定人员分组在直播间烘托气氛,营造抢拍假象。

2023年2月20日,我县公安局对该案立案侦查。3月,涉案8个犯罪团伙136人全部落网。

经鉴定,涉案的“收藏币”均是在旧版人民币(真币)的基础上,经过人为二次加工成“福耳币”“连号币”“漏印币”。 2023年6月至10月,孙某等136人陆续被移送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。

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书记刘保岩说:“对于犯罪团伙中的组织领导者以及管理人员,不仅从严适用自由刑,还加大罚金刑力度,最大限度剥夺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;对被招募从事诈骗活动、领取固定报酬或分赃比例较小的人员,依法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提出缓刑量刑建议;对于涉案金额小、从业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的初犯、偶犯,依法认定犯罪情节轻微并作出不起诉决定,对于在侦查阶段穷尽侦查措施仍无法查明主观犯罪故意的,建议公安机关终止侦查或撤销案件。”

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,经县人民检察院分批移送起诉,法院以孙某某等人为首的多个团伙成员91人构成诈骗罪,分别判处6个月至12年6个月不等刑期,并处罚金5000元至12万元不等。

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书记刘保岩说:对于钱币收藏者来说,由于近年来收藏人气高涨,大量新人涌入这一行业,因利益催生的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让人防不胜防。面对层层诱惑心动之际,要警惕不法分子假借‘收藏币投资’名义实施的诈骗。一、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,专门制作、兜售所谓具有收藏价值的‘错版币’实施诈骗。其实所谓‘错版币’是不存在的,更多的是人为制作的一些变造币,属于假币范畴。因此,所谓错版币属于毫无价值的假币,没有收藏价值,请大家增强防范意识,警惕‘销版币’陷阱。二、任何‘豹子号’‘顺子号’‘同号钞’‘连号钞’在银行的兑换比例都是按面值兑换。收藏爱好者更应关注冠字号码是否被涂改、变造,以防上当受骗。三、人民币收藏属于个人爱好,没有固定升值空间,收藏需谨慎。请公众在购买纪念币时,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核实纪念币信息,谨慎选择购买渠道,甄别真伪,不要误信虚假宣传,保护自身利益,不要上当受骗。”

声明: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风险自担!转载请注明出处!侵权必究!
热门新闻
热门百科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