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9月24日这个关键时刻,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相关部门,祭出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的通知》,犹如一记重锤,敲响了行业规范的警钟。这一举措旨在清晰界定“挖矿”与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技术产业的楚河汉界,力推产业健康发展,严防“挖矿”活动借数字经济之名行高能耗之实。
划清界限,严控“挖矿”新旧势力
通知明确,既要堵住新增“挖矿”的口子,又要有步骤地疏解现存问题,确保转型平滑。对于那些企图披着数据中心外衣的“挖矿”行为,政策毫不留情,强调任何名义下的掩护都将被严惩,真正让区块链等技术回归创新正轨,而非成为能耗黑洞。
能耗双控,亮剑增量“挖矿”
为杜绝新增能耗黑洞,通知将“挖矿”纳入能耗双控的紧箍咒,对违规者施以加倍计算能耗的严厉措施。此举无异于给那些试图绕道而行的“挖矿”项目套上了紧身衣,彰显了政府优化产业结构、迈向绿色未来的决心。
信用监管,遏制“挖矿”暗流
数据中心企业,别再打擦边球!通知要求企业签署信用承诺,明确区分“挖矿”与真正的大数据、云计算,杜绝借发展之名行能耗之实。对不守信者,信用惩罚随之而来,确保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
电力限供,断供“挖矿”生命线
面对比特币“挖矿”那令人咋舌的电量消耗,通知下了铁命令:新项目用电申请,一概不予通过;已有的,逐步退出。这不仅是对电力资源的理性分配,更是对全球环保目标的坚定支持。毕竟,比特币的耗电量已能与小国匹敌,这样的“盛宴”难以为继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场整顿并非突如其来,从金融委的严辞警告到地方的雷霆行动,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清理运动悄然展开,彰显了国家对维护金融稳定、推动绿色转型的坚决态度。虚拟货币的“挖矿”时代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
总而言之,随着政策的落地,虚拟货币市场遭遇寒潮,而这场由上至下的整治行动,无疑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增添了重要一环,预示着一个更加绿色、规范的数字未来正在路上。